分享实录丨本科直博拿下港前三全奖博士!师兄的申请决胜攻略分享!
香港研究型(研博),一个非常亮眼的项目
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更高、提供全额奖学金...
深受全球各国优秀学子青睐
但录取名额少,竞争激烈,申请难度不断升级!
那为何师兄本科申请能脱颖而出拿下全奖录取?
香港研究型项目青睐怎样的学生?
我们该如何规划?如何优化背景?
硬件与软件如何全方位把握?
......
如果你也有以上种种申请难题需要解决!
本期干货资讯怎能错过!
本期让2023FALL拿到港科大、港中深全奖博士的C师兄来谈一谈他的成功经验!如果你未来想申请研究型项目或冲刺名校?师兄的成功经验不容错过哦!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博士,奖学金:HKD216,360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博士,奖学金:学费减免+RMB 90,000
大家好,我目前就读于中山大学统计学大四,在申请季主申香港研究型硕博方向,最终去向已经决定是港科大数学博士。
飞彼留学:先恭喜师兄拿下香港2个全奖博士录取与NUS一个提前批硕士录取!硕士与博士的申请师兄是如何考虑的呢?
C师兄:
我考虑研究型硕博申请主要是基于自身条件和对科研的感受。
首先,在大学中对课内知识的把握程度我觉得自己还是较为不错的,能拿到一个相对较高的绩点和排名,这些条件提供了继续进修的基础;其次,我在大二下学期出于兴趣考虑去了我们学校计算机学院做了半年多的科研助理,有了一段科研经历。虽然看论文和写代码是枯燥的,但我还是体会到了很多乐趣的。在大二大三期间通过信息了解到了研究型和授课型申请上的区别,考虑了自身条件和科研兴趣,最终决定还是尽力尝试申请研究型硕博,并辅以较好的授课型硕士项目作为保底。对于直博项目,港三目前来看理科特别是像我们数学这种学科老师大多都会要直博,比如我的导师手下就没有硕士生,也算是没有选择吧。当然4年如果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肯定也是非常好的,能省下很多时间。飞彼留学:作为过来人,你觉得,如果本科有直博考虑的师弟师妹,建议在时间规划上,要抓住哪些关键的时间点呢?其实大学前三年都比较关键,大一和大二得努力学习让自己的绩点和排名好看,这样才能争取到一些好的实验室或者老师的科研机会。我个人认为第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大二下学期和暑假,此时适合找一些科研项目做,由于毕业了很多师兄师姐一些实验室在该时间点可能会缺人。大一暑假知识积累不够,大三暑假又太迟了。第二个关键时间点是大三下学期,此时你会发现特别多的各种项目、提前批、国内的升学事项等等,需要对信息进行甄别选择,也要注意不要错过时机。飞彼留学:保研和申请海外院校是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面临的选择,师兄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取舍的?我个人觉得主要是看自己的规划和选择,以及家庭的经济实力。其实我选择出国很大程度是希望能出去涨涨视野。再者,国内保研基本还是笔试、面试等标准流程,我个人不太想走太多的应试流程,包括重新捡起学了统计之后已经忘的差不多的数分、高代那些偏应试类型的题目。在了解到国外主要是申请制时候,基于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的考虑,基本就决定了走留学这条路。飞彼留学:那师兄确定读博后,自己有是如何准备的呢?我个人是在大二下决定出去深造的,觉得可能要继续深造就找了我们学校一个计算机院的实验室做了半年科研助理。之后大二暑假结束确定申请方向后,签约了飞彼,当然之前肖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建议。我考取语言比较特殊,我的语言在大二上就考出来了,当时其实并没有带非常强的目的性,心态比较放松,单纯是想到未来可能用到。同时,考语言、做科研期间要保持自己本专业的成绩不被拉下。个人感觉语言一定要趁早考,好处非常多,包括在找科研的时候也可以写在简历里。
飞彼留学:师兄觉得在准备博士留学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特别的经历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教训经历可以分享一下的吗?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夏令营最开始套磁了两个导师没有收到回复,开始就不顺利,当时也比较着急。后来才了解到这两个导师不仅仅在数学下面招生(他们都同时是计算机系的教授,主要招计算机方向的学生),名额也比较少,于是赶紧重新找导师。建议大家套磁时候需要看清楚老师背景和职位,同时根据主页了解下他们招人的偏好。飞彼留学:博士申请,很多人会想到科研,那请问师兄有哪些科研经历呢?虽然我是数学系的,但是我的科研经历是在计算机学院的,主要是做AI/CV方面的研究。跟的是计算机院一个比较厉害的老师实验室。也很幸运,遇到了两个比较厉害的师兄,跟着他们也发了一篇文章,如今还在审稿阶段。飞彼留学:我们该如何去寻找合适自己的科研项目?有哪些渠道可以推荐一下呢?如何权衡校内与校外的科研机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适合自己的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如果不想在本专业找老师科研,我觉得理工科的学生都可以考虑下计院的科研,毕竟Coding能力不论在哪里都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邮件,找到实验室负责老师的邮箱发送你的简历,可能会有个远程面试或者实地面试什么的,你得表现出对科研的兴趣以及不会耽搁你本身的学业。如果是对于中大学生,校内科研机会肯定是足够的。校外暂且不了解,但是我之前给上交老师发邮件是有回应的,大家也可以多多尝试。主要考虑还是兴趣、你自己的时间等。飞彼留学:我们在本科学习期间如何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呢?如何去锻炼我们写研究计划的能力呢?我个人觉得培养研究能力是需要进组的,得多听(仔细听组会上老师和师兄师姐讨论问题)、多看(观察优秀的研究生们怎么做事的,包括他们是怎么写论文、怎么写代码)、多学(保持好奇心,多读论文,多写代码)。读论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一直在坚持每天读一些与自己方向有关的,或者感兴趣的论文。当你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的时候,写研究计划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不过我个人觉得对于想要直博的本科生,培养学习能力是最关键的,本科生的研究计划可能并不一定是你未来的方向,仅仅是一个能力的体现。

飞彼留学: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申请过程中的夏令营和提前批吧~港校有很多通过夏令营的方式招生,新国立开设了提前批,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机会呢?首先在大三时候飞彼的老师及时给我了所有夏令营以及提前批的信息。我主要讲讲我参与的项目。新国立提前批申请流程较为简单,基本就是提交资料和文书,这部分我全权交给飞彼的老师负责,留给我自己时间准备夏令营的事情,文书质量很OK,也顺利拿到offer。夏令营流程较为简单,主要注意及时报名,建议找老师提前套磁。总体来看,专业基础扎实,学好英语,深挖自己简历写的东西,提升自己面试表现,配一个较高的标化成绩是成功的关键。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也很重要。飞彼留学:夏令营大部分有面试环节,请问师兄怎么看待面试这个环节呢?你当初是如何准备的呢?面试的过程如何呢?有哪些面试经验可以分享一下给大家呢?各个营面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我主要详细讲讲我参与的四个夏令营。第一个是港中文工程学院的营,最终结果是通过但没有继续套磁。该营去年只有面试,我选的方向是CSE,面试主要问算法方向的题目,比较固定。通过之后还要继续找老师套磁。第二个是港中深数据科学博士营,最终结果是拿到offer。形式是一轮笔试+两轮面试,综合打分。面试主要是聊天,根据你的简历、做过的科研问一些简单问题,都是全英文的。第三个是港中文统计营,由于此时已经拿到offer就只是体验一下。形式是根据当天讲座内容做一些题目并提交答案,考察学习能力,题目做好才能进入面试环节。最后是港科大数学营,去年因为在线上,主要是和你选择的导师聊天。面试也是关于你简历的东西的深挖、以及老师想了解你的一些方面。最开始,我在面试之前会和飞彼老师模拟一下,并将一些面试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跟老师讨论下。后面面试多了实际上就熟练了。总体而言,保持冷静,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好了,除了港中文工程那种固定问题的,其余聊天型面试大多数面试老师都还是很和蔼的。飞彼留学提醒:香港的夏令营大致可以分为科研夏令营和招生夏令营。科研夏令营的时间一般比较长,通常在一个月以上,会有导师指导参与一些科研项目,需要投入较多时间;招生夏令营的时间比较短,主要是院系的老师们跟大家介绍这个系的情况,以及安排面试环节选拔优秀的学生。这些活动都会给优秀的学生提前发录取。飞彼留学:请问师兄,你参加这些夏令营的时候,入围的申请人大概有多少人?最后发录取的数量你了解吗?入围申请的人数从群人数来看的话,去年参考价值不大,因为去年是全线上。按照去年的标准,比如港科大数学营,总共只有40多个人入营,但是港中文工程可能就有上百个人入营(毕竟是很多系学院一起来招,而且入营过面试只是相当于过了committee)。港科大数学营总体水平还是很高的,入营基本要求一般985/211排名在20%之前差不多,华五的同学也非常多。我感觉录取率还是蛮高的,我知道的至少都有10个人拿到了offer。港中文统计营听说(当时公布的预计笔试+面试通过率)是10%-20%的录取率。港中深SDS PhD营去年入营大概50-60人,录取未知,看群里情况应该不会超过一半。首先是非常喜欢这样一所环境优美的理工科强校,然后港科大的offer拿的较早,后面就基本不考虑其他学校了。而且目前来看,所选择导师及其方向都是比较适合我的。飞彼留学:师兄当初是研究型与授课型项目一起申请的,在申请的过程中,你觉得两种不同的项目在申请过程中有哪些差异,如何准确把握呢?
研究型项目要求会更高。具体来说,授课型项目更看重标化成绩、文书等;而研究型项目大多需要你和导师或者面试官一对一考察学习能力、科研兴趣、专业素养等,且首先需要你的标化成绩达标你才能拿到这个机会。而且导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主导权,不同导师喜欢的学生也不一样。因此,研究型申请总体会更难把握。我觉得需要个人花更多时间投入在申请中,包括选导师、看导师方向和论文、准备面试等等。而且研究型需要提前准备科研经历等,这也是授课型项目不一定需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型项目达标,授课型项目一般也能拿到较好结果。
飞彼留学:在经历过整个申请季后,麻烦师兄总结一下,博士的申请中哪些因素是最重要呢?我们该如何有效把握?第一肯定是绩点,绩点和排名基本决定了你简历过不过得了关,这个就需要在大学各个阶段持续不断的努力;第四是科研经历,以及在科研中学到的东西,这决定了你能不能在短暂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最后是两个隐式的东西,第一个是学习能力,老师会通过各个方面考察你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平常多挑战自己,学习一些新东西;其次就是一点点运气了哈哈,有时候你不得不做一些信息不全的选择,或者面试的老师那刚好有更优秀的候选人。这里要特别感谢下飞彼留学的文案老师,她在我整个申请过程中都帮助了我非常多,包括模拟面试、文书等,有问即答。后面关于签证、语言寄送等杂项也是提供了很多帮助,省下了我很多时间与精力。飞彼留学:最后,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师弟师妹们的呢?在闲暇时间多读读书或者论文,有余力就不要拘于课内的那些东西,把学习新东西当成一种乐趣,会非常有帮助。理工科的师弟师妹们多写写代码。放平心态面对申请季,祝大家都能圆满,收获自己想要的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