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香港TOP3“抢人大戏”已提前打响!
港大和港中文计算机的提前批!
港科ECE博士的提前批!
已经开放!已经开放!
OMG!
还没点心理准备,申请季已经到来!
迷茫!不知所措!
没关系!
如果你的目标是研究型硕士/博士
正在努力准备却艰难前行!
如果你对未来申请还存在疑惑
希望能加深了解拉近梦校距离!
......
本期让香港大学CS研究型硕士Z师兄和你一起深谈香港研究型项目申请!香港研究型项目究竟是怎样的,青睐怎样的学生?让师兄为你一一揭晓!
Z师兄
香港大学
计算机科学研究型硕士,奖学金HKD207,960
本科:清华大学—自动化
分享实录丨
Z师兄:
大家好,很荣幸能受到飞彼的邀请,分享一些微薄的经验。我本科毕业于清华自动化系,在2019年开始在飞彼的帮助下,申请香港和美国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位。在2020年被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录取为MPhil,也就是研究型硕士。就读一年多后,在2021年年底申请转为港大计算机系的博士。目前我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老年健康辅助的方向。
飞彼留学:师兄目前在港大读书,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港大的留学情况吗?港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呢?
Z师兄:
好的,港大是港三之一。在学习方面,港大有着活跃的学习氛围以及优秀的学习条件。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学习任务多种多样,同时学校也会经常举办学术讲座或者其它类型的学习讲座供大家交流知识,拓展视野。校内的图书馆以及学习场所也十分充足,没有疫情时,上座率很高。
生活方面,校内饮食多种多样,也有免费的运动场所。相比香港中文以及香港科技,港大在繁华的港岛区域,生活便利,食肆众多。闲暇时也可20分钟内前往中环湾仔或者花1小时去爬太平山。
另外交友方面,学校内在疫情不严重时,会有很多社团活动方便大家丰富社交。在港大的宿舍入住的话,宿舍的社交活动也非常多,很容易结识新朋友。总的来说,港大是一所既很适合学习,生活也很舒适的学校。
飞彼留学:那师兄所读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型硕士究竟是怎样的项目?和我们介绍一下吧!
Z师兄:
我所读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型硕士全称是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类似于Doctor of Philosophy(PhD),是更偏学术研究的学位,一般是两年制。不同于一般的授课型硕士,计算机科学研究型硕士主要的日常与博士并无区别,主要还是做研究,而少上课。不过一些文科的研究型硕士甚至是博士还是上课为主。
毕业要求上,研究型硕士需要发表1到2篇论文。不过,能否毕业很大程度上也是跟自己的导师要求有关。一般来说,研究型硕士毕业之后,大多数的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要么在毕业之前申请本校转博,要么申请别的学校的博士。当然了,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也有。一般来说,毕业的同学会利用自己的学术成绩,申请一些企业的研发岗位的offer。
飞彼留学:师兄你所读的专业招生如何?同学的背景都是哪些专业哪些学校的呢?大概的录取率是多少呢?
Z师兄:
我所读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现在依旧是一个热门的专业,一般信息科学的系都能够申请到计算机科学专业,但是要求也会挺高。本身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已经挺多的了,转专业申请到计算机科学的也会很难,学校面试会非常注重数学能力以及编程能力。大概的录取率并不清楚,但是并不会特别高。我身边的同学,一般都来自排名靠前的学校,比如清北,浙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还有港科大,港城大等。他们的专业大部分都是计算机科学,或者至少也是信息专业。
飞彼留学:那你们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如何?继续读博士的同学占比多高?如果是就业的,都有哪些去向呢?
Z师兄:
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型硕士一般都是继续读博士,很少有直接毕业就业的(可能也就几个)。就业方面,我暂时了解的基本是博士之后就业的。就业去向一般是大型IT公司的高级研发岗位。也有留在香港依托学校和政府的资助,进行创业的,方向也是信息方向。也有继续往学术方面的深造,继续读博后。
飞彼留学:如果是继续读博的话,选择海外攻读博士还是继续留港读博的多呢?转自己学校的博士需要走什么样的流程?有什么要求?
Z师兄:
继续读博的话应该还是留港读博的多。因为一般来说,研究型硕士是可以直接转本校博士的(同一导师),而研究型硕士所做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直接算作博士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若能申请到直接转成博士,读研究型硕士相当于直博。若是选择海外攻读或者换学校继续攻读,则需要重新开始读博。当然了,这样的操作保证了自己起码有一个硕士学位。至于转自己学校的博士,最重要的就是导师的认可。只要有导师的认可,其他的也只是走个流程,包括中期考核,重拟的学术计划等等。要求方面,需要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
飞彼留学:说到博士,请问师兄研究型硕士与博士都有哪些方面的区别?这两种项目分别适合哪些同学申请?
Z师兄:
计算机科学研究型硕士主要的日常与博士并无区别。两者可选的课程是一样的,只是在数量上,硕士要求基本只是博士的一半,因此研究型硕士的学业压力基本是博士的一半。同样的,研究型硕士和博士每月所发的奖学金也是一样的。两者不同点在于,毕业要求上,博士所需要发的论文数大概是3到5篇,而研究型硕士只需要1到2篇。而在时长上,研究型硕士一般是两年,博士一般是4年。考核方面流程基本都是中期要进行考核,做一个研究进程汇报。方向方面,虽然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基本是搞学术研究,但因为毕竟研究型硕士周期短,所以研究型硕士一般依托于一些短期项目,而博士一般是专注于一个研究方向。两者的这种研究目的,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研究的重心,比如说研究型硕士一般会做应用型研究,而博士一般会做学术型研究。当然了,两者也是可以共通的。
飞彼留学:师兄疫情期间目前你们是如何开展项目的呢?学校有哪些资源支持呢?
Z师兄:
由于我的项目是机器人方面的开发,我的研究离不开实地操作。所以即便是疫情期间,我也需要前往实验室进行实验。不过我实验室内也有其他方向的同学,他们不需要实地操作,那么基本就不需要回到学校。疫情期间,他们一般远程办公。学校方面,一般上网课。其他方面,则会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支持。对于工程学院的项目,学校有专门的试验工坊给学生用,方便开发。当然了,疫情严重时,这些基本处于封闭状态。
飞彼留学:师兄目前已经成功转博了,可谓相当厉害!请问读研究型硕士对你继续读博士有哪些影响呢?这两种项目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Z师兄:
在两年前申请,我并没有考虑读博。但是在读研究型硕士时,由于在香港读研究型学位有着丰厚的奖学金,同时接触的学术也是非常前沿,使我对在港读书既少了一些压力,也多了一些收获。而且读博所积累的学术成果对于以后职业发展的帮助,要远大于硕士学位,一旦就业,则再难有学术上的成就。若能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再就业,这些经历将带来巨大发展潜力。另外,研究型硕士的时间确实太短了,一般只够发2篇论文,这样的话对于自己学术积累并不深,而工作技能又没有授课型的强,只读两年就毕业,有点亏。所以我后来下定决心继续攻读博士。但是,毕竟读博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我认为对于一些犹豫的或者没把握的即将本科毕业甚至是工作一段短时间的同学来说,申请研究型硕士可以算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计划,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对于读博意愿强烈以及有一定条件的同学,还是建议直接申请博士,因为一般导师更喜欢博士,研究型硕士其实是更难申请的。
飞彼留学: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师兄觉得在香港读研究型项目优势有哪些?读研究型项目的机会与环境又如何?
Z师兄:
在香港读研究型项目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相较国内读博,香港的研究型项目是有奖学金的,每个人都有。甚至还能申请政府的奖学金,这样会有更多的收入。而国内则过于辛苦了,且压力大,确实生活上并没在香港或者国外更轻松。
第二点是,在香港读研究型项目既有一个中文环境,也有一个相对国际化的环境。现在香港的大学越来越多大陆的教授,但是日常研究比国内肯定有更多使用外语的环境。对于研究生活来说,这方面帮助很大。
第三点是,香港的大学实力依旧雄厚,而且政府资助很多,在香港的大学读研究型项目,获取研究资助的机会也就更多,对于个人的发展也会更有帮助。当然,这些还是得看自己申请的项目和导师的培养计划如何。
飞彼留学:好的,接下来我们谈谈研究型项目申请吧!
师兄是什么时候决定申请海外院校的呢?当时是怎么准备的?
Z师兄:
我是19年春季决定申请的,当时其实已经挺晚了。我的英语成绩,文书都未准备好,因此我也不得不GAP。为了申请,我先是准备英语成绩,同时寻找一些研究室的研究工作机会,为我的申请做准备。其余的文书工作,也一并做准备。并浏览各种老师的资料和研究兴趣,既丰富自己的学术眼界,也能为之后和导师沟通打好基础。
飞彼留学:师兄当时是美国的硕士和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博士一起申请的,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Z师兄:
我当时申请时,是出于以后发展的机会进行选择的。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和博士是最适合我的,因为当时还觉得离国内近,更容易回国发展。同时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和博士既有很好的奖学金,又有不错的学术氛围,是我的首选。而美国的硕士,则是计算机专业硕士申请的热门,若是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申请失败,也可去美国的硕士修读,毕业之后也可继续申请博士或者选择相对高薪的工作。
飞彼留学:美国的硕士和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博士在申请流程和要求上有哪些不同?分别要注意什么?
Z师兄:
流程上,美国的硕士一般是通过学校官网递交材料,寄送英语成绩,等待和准备面试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比较好的英语成绩和突出自己的成绩。而香港的研究型硕士/博士在流程和要求上也差不多,但很重要的是,需要与导师提前沟通。其实美国的博士也是一样,导师的意见都是很重要的。
飞彼留学:
是的,香港的研硕和博士的申请,大部分项目是导师在筛选学校(港前三的商学院以及港中文的统计系由录取委员会决定,但是大部分院系导师的决定权非常大),因此有没有导师接受对申请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另外,香港的研硕和博士在提交材料的时候需要一份研究计划,而美国的院校一般没有这项要求。
飞彼留学:师兄最后选择港大的原因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自己课题小组的情况?
Z师兄:
最后选择港大,一是因为个人对香港更熟悉,而且美国当时签证存在风险,后来因为疫情,也不敢前往美国。另外是我联系的导师具有非常优秀的背景,我所参与的项目并不算难,但是容易出学术成果。对于当初的我,是一个很不错的跳板。关于我的课题小组,目前是有包括港大博后,毕业的博士,以及一位正在申请的本科毕业生。目前这位本科毕业生也申请到了研究型硕士,今年入学。目前我们的课题已经发表了一两篇论文,第三篇也准备发表。
飞彼留学:飞彼留学在协助你申请研究型项目的过程中,给了你哪些帮助、支持与指导呢?
Z师兄:
飞彼留学在我申请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飞彼的老师给我筛选了合适的学校,专业,这方面不同的学校都会有不一样的要求。飞彼留学帮助我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汇总,给我分享了不同学校专业的往年申请情况,针对我个人的本科背景及个人履历,给予了专业的个性化的文书修改以及学校的选择建议。
特别重要的是,飞彼留学给我介绍了Research Assistant这个申请的途径存在。在我香港的提前批时,正是因为了解到RA的途径,即便我未能申请到博士,也主动先前往香港做RA与导师提前熟悉。最后因为这个RA的经历,我申请研究型硕士成功,即便不成功,RA的经历也可作为我的学术背景。
飞彼留学:
非常荣幸,Z师兄是我负责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的同学。清华这所院校高手如云,而且打分特别严格,因此要拿高GPA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GPA这一项申请指标,跟其他院校的同学相比可能并没有优势。当时Z师兄和父母表达了想去美国留学的准备,而且是想转专业。美国的院校很多,而且对于转专业是相对比较开放和包容的,甚至有的学校专门给本科不是CS背景的同学开设了CS项目。加上美国的计算机专业全球领先,就业也很好,美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考虑到GPA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我同时推荐了香港的研硕和PhD。首先,香港的研硕和博士的培养质量很高,而且奖学金丰厚;第二,香港的院校在招生的时候非常看重大陆候选人的本科院校背景,这一点毫无疑问,清华大学的同学是非常有优势的;第三,在我跟Z师兄交流的过程中,我认为他是务实、有天分的,读博士这条路或许是非常适合的。经过双方深入讨论以后,我们确定了申请目标是美国的硕士+香港的研硕/PhD。
由于Z师兄当时处于gap year,找我们的时候托福已经基本达标,GRE考试也在准备中,刷完分以后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背景提升,因此我强烈推荐了申请香港的RA(科研助理,research assistant的缩写)。申请RA有很多好处:第一,帮助Z师兄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做研究或者适合做研究;第二,毫无疑问,老师们招的RA都是PhD候选人的重点考虑目标,可以优先获得这个老师的招生机会;第三,假如通过RA经历确定自己喜欢做科研以后,读博士,导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做RA的过程中,也是导师和同学们相互合作、磨合的一个过程,会让双方都更加清楚对方是否合适,通过RA经历以后选定的导师,基本上不会出现和导师合作上的问题;第四,RA是一个很好的学术经历,对于申请香港其他院校和美国院校都是同样加分的;第五,RA也算是一份比较正式的工作,除了收获专业上的成长,也有丰厚的工资待遇。事实证明,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历。
处于gap year,想去香港读研硕或者博士,想收获学术成长的同学,我们会强烈建议申请RA。当然,对于在读本科的同学来说,也会有par time的RA机会可以申请,详细的情况大家可以看这份分享。当然,part time的RA的工资相对full time的来说会少一些。
如果大家想了解RA的申请,可以咨询我们,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美国学校的定位方面,由于我自己没有相似背景的同学,所以我做了很多功课,当时拟了邮件给每个学校咨询,征求招生老师的意见。我们在邮件里面提到,我是来自中国排名第一的理工科院校的本科生,由于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很厉害,打分严格,因此GPA不高,问学校是否会考虑我的本科院校背景(实际上就是了解美国院校对清华大学的认可度),当时我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复,例如伯克利、康奈尔大学非常热情的回复,非常欢迎,之后我们也收到了康奈尔大学发的面试邀请,只是当时已经决定去港大,没有参加面试。反而有一些实力一般的学校说绩点低了就很难拿到录取。由于美国学校太多,他们对中国大学的了解程度相差很大,招生的标准相差很大,如果申请人有一些特殊情况的话,需要在择校之前做大量的功课,这样才能更加精准的定位。
飞彼留学:师兄本科是自动化,研究型硕士专业是计算机科学,请问师兄这是转专业申请了,你当初是如何考虑的呢?而你的本科专业背景对你目前所研究的方向有怎样的帮助与影响呢?
Z师兄:
我的本科是清华自动化。其实清华自动化在我本科时已经不断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因此我在本科时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专业的基础。不过毕竟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我在申请计算机专业时,也有很大的挑战。因此我的申请也是相对谨慎,先从RA开始,然后申请研究型硕士,最后申请博士。不过我的本科背景也对我现在的机器人项目上有一定的帮助,使我在这个项目上比纯计算机专业的更懂机器人控制方面的开发。不过,以后的读博,还是要在计算机科学上更加专注。
飞彼留学:听说最近几年香港的研硕和博士很卷,这是真的吗?申请人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Z师兄:
博士一般来说申请很难,而研硕更难,像我入学那一年,研硕只有3到4个,博士则相对多很多。香港的大学很看重本科的条件,本科学校没那么好的,或者个人学术条件不够突出的,很容易被筛选掉。但卷是相对的,关键是自己能不能争取到适合自己的机会。想脱颖而出,优秀的条件是很重要的,同时和导师的提前沟通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导师其实是可以考虑条件相对没那么好的学生,只要学生的背景符合自己的项目。
飞彼留学:师兄了解香港各大院校的夏令营项目吗?夏令营具体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夏令营活动的优势与机会是什么呢?
Z师兄:
这方面我也并不熟悉。需要肖老师来分享一下。
飞彼留学:
香港的研硕和博士的招生工作是很早启动的,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工程学院、港中文和港科的商学院开设了招生夏令营活动,需要提前申请,学校会在招生夏令营里面安排面试的环节,优秀的候选人可以提早拿到录取,我们往年有不少同学通过这些途径早早收获录取的。目前港中文工程学院的招生夏令营的申请已经开放了,感兴趣的同学们要抓紧时间。
飞彼留学:香港有不少院校和专业开设了提前批申请,请问师兄是如何看待提前批的申请?对于申请者来说,是怎样的机会呢?
Z师兄:
提前批的存在,据我了解,是港校为了在内地保研阶段,和内地院校抢生源的一种招生方式。提前批的要求一般都会高。对于申请者来说,提前批可以是一个额外的机会,可以先尝试与香港的学校、老师进行接触。即便提前批没有通过,在正常申请时依旧可以继续申请,不妨一试。更多的信息,还是请肖老师介绍吧。
飞彼留学:
目前香港有一些热门专业开设了提前批的申请,例如港大、港科、港中文和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计算机专业,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ECE博士等开设了提前批申请,申请流程相对正常批的申请流程会简单一些,关键点还是看有没有导师接受,因此套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之前在跟港中文计算机系的招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系提前批和夏令营发出了三分之二的录取。别的院系的数据不详。
飞彼留学:最后,对将来要申请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师弟师妹,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他们呢?
Z师兄:
我的经验其实也不多,我也只有几条小建议给要申请研硕或者博士的同学。
第一,要丰富自己的学术背景,起码要养成自己的一个论文阅读习惯。不求完全精通,但起码对学术前沿或者学术背景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二,要准备好自己的硬条件,让自己简历突出。
第三,要提前了解导师,联系导师,主动询问对方的收取学生计划。
第四,若时间允许,可以尝试走RA->研硕->博士的道路,这样相比直接申请会更稳健,当然也有风险。
这几条建议中,第三条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建议也是我个人见解,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祝愿大家都能如愿申请到自己心仪学校。
Q1:请问Z师兄在读研究型硕士和博士有要求担任一些助教工作吗?
Z师兄:
我的话是没有的,因为我的奖学金之前是由老师发放,所以不需要履行助教的义务。但是博士的话一般都会有系里的要求当助教,这是合同里写好的义务。当然了,若是有余力,做一点助教的工作也是有额外的工资的。
Q2:请问这些工作有对英语额外的要求或考核吗?
Z师兄:
不会有考核,不过会是全程英文。这方面不用担心,熟能生巧,多使用英文就慢慢上手的了。在日常的学术交流时,我和我的导师也都是用的英文交流,即便私下我们是使用中文交谈。
如需了解更多留学资讯,可留言咨询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