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To Share

分享实录丨放弃全美TOP3选择港中文全奖博士录取,我的申请与就读经验分享!

近年来多国混申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热门留学国家不止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

不少学生为了分散风险,申请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国

 

那不同国家的申请模式和策略又有什么不同呢?

假如各地名校纷纷来offer,我们该如何抉择?

个人喜好、项目优势、未来就业还是其他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却不知怎么办?

图片


本期,飞彼留学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全奖博士李师兄为大家解答疑惑,师兄将从自身经验出发,全面解析名校申请成功秘笈以及多国混申如何精准把握!

 

一场分享会让你全方位了解名校留学申请关键点!

 

分享嘉宾

  

图片

 

李师兄

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全奖博士

奖学金:HKD207,960

 

其他录取包括: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

芝加哥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硕士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统计学硕士

 

本科丨中山大学—统计学

  

分享实录丨


李师兄:

大家好,我是李师兄。我在2016-2020期间就读于中山大学数学学院下的统计学专业,现在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统计学的Ph.D。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就读体验



飞彼留学:师兄目前在港中文读统计学博士,这是怎样的体验呢?你所学的项目怎样的一个课程呢?可以介绍一下吗?


李师兄:

目前体验还蛮好的,一来港中文的环境比较好,是在郊外的山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各种小动物也挺多的,校园环境也挺不错。二来系里面气氛也比较好,老师同学之间的氛围还挺融洽的。


项目的情况的话,我们系的老师大约有10多个,在研究方向上可能是香港的缘故,所以有将近一半做的方向是时间序列和量化金融,但是其他方向的老师也都有,包括但不限于概率论,高维统计,生物统计,贝叶斯,机器学习和统计计算。在课程上主要是分为四门必修课(概率论,统计推断,线性模型和多元统计),分别是四门本科统计课的进阶版。除此以外还有统计计算以及一些其他老师开的流动课程。


飞彼留学:那师兄你们项目是如何考核的呢?最后成功毕业需要哪些要求?毕业率有多高?


李师兄:

我们项目的话:

首先是上课,系里的要求是不可以挂科,否则最后有没有博士学位就要由老师商量了。

第二是第一年结束会有一次资格考试(qualify),总共有两次机会,考不过的话会被退学。

第三是第二年会有一次oral exam,貌似是一个接受老师质询的口试。

最后当然就是第四年(最后一年)的毕业答辩(thesis defense)了。


飞彼留学:师兄身边的同学都是怎样的背景呢?项目招生看重申请者哪些特征呢?


李师兄:

项目招生的话,就我目前了解到的,主要是看GPA,你写的研究计划(当然,其实你在PhD期间不一定要研究你研究计划里的东西,主要是为了考察学术写作能力和对本专业的理解)还有研究经历。当然像推荐信这样的connection,如果比较好的话应该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身边同学背景的话,内地同学主要是来自中大,山大这个等级的985及以上,还有就是南科大(因为南科大统计系的系主任原来是港中大统计系的教授)。海外背景的话有香港本科的同学,也有海外本硕背景的同学。


飞彼留学:目前疫情会影响到你们项目的招生吗?申请难度会更大吗?


李师兄:

目前来看影响好像不太大,我目前没有了解到我们今年的招生计划有变(但也说不准,得看系里老师了,这一点还是建议发邮件咨询)。


飞彼留学:师兄目前的上课模式是以线上为主吧?这对你们读Ph.D的同学来说影响有哪些呢?学校又有哪些措施帮助你们呢?


李师兄:

对,现在上课还是线上为主。这个对Ph.D同学来说影响倒不是太大,毕竟大家课少一些,也方便摸鱼(笑。当然可能也会少了一些和教授交流的机会吧。目前来看学校的支持措施和大部分境外高校大同小异,都是完善了线上的交作业和布置作业的措施,以及会在教学系统上更新讲义。


飞彼留学:想了解一下师兄觉得读博的压力大吗?如果有师弟师妹未来想走学术路线,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要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李师兄:

目前来看压力还好,如果有压力的话可能主要来自于自己hhhh。我们系里大部分老师人还挺好的,再加上第一年还在上课,所以大家压力也不算太大,这几天甚至时不时约着打德州扑克。如果想走学术路线的话,现在的学术界竞争越来越激烈,我感觉可能还是要尽可能在没有特别大的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考虑。


飞彼留学:那请问师兄接下来的新学期,港中文会有怎样的安排呢?继续线上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呢?有最新的通知吗?你们项目又有怎样的安排呢?


李师兄:

目前的通知是,下学期开始全员线下上课。


多国混申如何规划与准备



飞彼留学:好的,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初的申请吧!

师兄当初申请的时候,是香港博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硕士一起申请的并收获了哥大、芝大、UIUCUCL等名校硕士录取,当初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读博为何选择香港?而硕士选择其他国家呢?


李师兄:

当初多国混申主要是因为博爱hhh。美国肯定是读研的第一选择我18年在瑞士玩得还挺开心,而且瑞士有两所欧陆之巅(ETH+EPFL),再加上有同学朋友在瑞士,所以就选择了瑞士。加拿大的话是因为当时还蛮有读博的意愿,然后当时从肖老师那里了解到加拿大的硕士项目比较偏向研究,比较好转博士,所以也考虑了加拿大。英国的话主要是我妈非要我投几个英国的学校!


读博选择香港的话主要原因是去年疫情美国实在是过于离谱再加上当时的大洋彼岸的政治气氛有点不对。次要原因则是美国的统计学博士申不上。


飞彼留学:那在申请上,香港与其他地区有哪些差异呢?确定了申请目标后,你有做哪些规划与准备呢?


李师兄:

香港和其他地区在申请上基本差异不大,都是网申+PS+研究计划。确定了申请目标之后,肖老师他们大概是给我做了一个日程,明确了我申请所需要的材料(PS,研究计划和奖学金的申请材料,敲定推荐人,以及一些研究计划的样板),这个大概是在19年9-10月左右.再之后就是写研究计划和PS了,这个在11月完成,然后最后在12月1号递交了所有的申请材料。


飞彼留学:目前很多同学会选择多国混申,那我们在多国混申的时候,该注意的点有哪些?有哪些申请策略呢?


李师兄:

多国混申的话,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确定好各个学校的时间表。例如瑞士的硕士项目截止得非常早(12.15),而美国就相对晚一些,这个必须要注意,免得错过申请时间。第二个则是要提前了解各个国家所需材料的异同。比如英港就只需要两名推荐人,而瑞士需要高中毕业证书+大学上过所有课程的简介+教材,这个必须提早准备(瑞士人可以说是看作加强版的德国人)。主要就是这两项需要注意。


飞彼留学:在软实力提升方面,硕士与博士的侧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请问师兄当初是怎么考虑的呢?有哪些提升你比较建议去完成的呢?


李师兄:

硕士的话可能会更看你的实习经历(软实力)和本科学校+GPA(这个更加重要),博士的话主要就是看本科学校+GPA和科研经历(软实力)了,实习经历的作用就有限(当然,如果你去的是高精尖企业比如谷歌,微软亚研院的研发岗实习,那是另一个故事)。我当时在软实力的提升上,一个是和学校里的老师做了一些科研项目(但成果不怎么好),还有就是经肖老师介绍,在19年暑假去了中科院深圳所实习了一个假期。这是我在软实力方面做的两个提升。


飞彼留学:那我们在选校、选专业上,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师兄当初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李师兄:

选校的话当然学校本身不能太差,区位不能过于离谱(比如在阿拉斯加北极圈内),其他的倒无所谓,当然如果是纽约/香港/湾区/伦敦的学校可能会更热闹一些,在异国他乡不至于特别孤独。选专业的话我觉得就主要看自己兴趣。我当时对统计硕士的兴趣不是特别大,所以申请的统计硕士基本上都是相对好转博士的(Duke,加拿大,ETH)或者是可以上很多CS课的(UIUC),然后出于兴趣选了一些应用数学和数据科学方面的项目。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兴趣。


文书与面试经验分享



飞彼留学:好的,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申请过程中的文书环节吧!

文书在申请中是一个很关键的材料,请问关于文书,师兄有哪些心得分享呢?在文书写作上,你是如何去突出自己的优势才有可能被学校青睐呢?


李师兄:

关于文书的话我觉得切忌的就是假大空,不要乱套模板,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一些具体的内容,最好的话是要真诚的有感而发(比如我芝加哥的文书,用了两段写自己大一用C++写线性代数库的故事hhh),如果不真诚可以考虑假装真诚。然后肖老师在文书写作上对我也有比较多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事先收集好了材料,然后组织好了最初版本的文书。后面在每个学校申请的时候我以他们的文书作为母版,和老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修改。举个例子,我申请芝加哥的时候是应用数学的项目,所以我加上了我用C++写线性代数库的经历,讨论了不同算法对矩阵求逆时间复杂度的影响。在申请一些统计项目的时候,我则会多讲一些我做的机器学习方向的项目。


飞彼留学:师兄申请香港的博士有套磁吗?


李师兄:

没有。多数学校的统计博士陶瓷意义有限,因为统计系多是委员会制度,即你的录取结果由招生委员会最终决定,而单个老师的决定权有限。




飞彼留学tips:



香港地区的数学和统计的研硕和Ph.D,香港中文大学的统计系是由委员会来决定的,不需要套磁。但是别的学校是需要的。大家在申请之前需要先确认清楚。


飞彼留学:我知道博士项目的申请大部分是需要面试的,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师兄如何看待面试这个环节?当初又是如何把握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呢?


李师兄:

面试的话其实主要目的是给一个老师学生之间互相了解的机会,老师会简要问一下你的GPA和上过什么课,然后就是问问你的研究经历,所以科研背景的软实力提升在PhD申请上还是蛮重要的。在面试这块飞彼的帮助还是蛮多的,主要是在面试前一天给我做了几次全英语的模拟面试,梳理了一遍面试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包括个人自我介绍,研究经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原因这些。


不过面试当天比较黑色幽默,我练了一天的英语面试,结果进去之后老师在讲普通话hhhhhh


飞彼留学:师兄的未来规划又是怎样的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李师兄:

我未来有点进学界的打算,毕竟搞研究目前来看还是蛮有意思的。不过现在学术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所以我也有点去业界发展的想法,总的来说还在观望吧。


飞彼留学:最后,对将来想去香港求学的师弟师妹,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他们呢?


李师兄:

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对在香港求学的师弟师妹而言,请及时联系学校办理学生八达通(可以半价坐地铁),我这两天拿普通八达通坐港铁坐到倾家荡产。


更多分享可持续关注飞彼留学哦!


告诉我们

Tel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