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To Share

分享实录丨同获港大、新国立CS全奖博士,为何选择新国立,我的就读体验告诉你一切!

新加坡高度发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还是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不仅经济发达,严谨的教育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卓越的公立教育系统和高素质的私立教育机构以及教育的环球化也让中国学生有多种选择。


CS类专业

(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

一直以来都是招聘市场上的热门专业

高就业率、高薪和广泛的就业前景

作为理工类最火爆的专业之一

名校的CS类专业申请竞争也相当激烈

分支也非常复杂

那如何有效选择合适的分支?

怎样才能斩获CS强校offer呢?

而作为教育强国的新加坡,又为何如此受CS学子青睐?

   

为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了解CS申请与新加坡留学

本期飞彼留学特别邀请到

NUS CS全奖博士魏师兄为大家详细答疑!

 

分享嘉宾


魏师兄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全奖博士在读

(奖学金:S$59,450)

·飞彼留学海外导师

 

本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

其他录取:

香港大学—计算机博士,奖学金:HKD240,000【提前批】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奖学金:HKD184,400

  

分享实录丨


新国立就读体验




魏师兄:大家好,我叫魏葳,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读的四年级博士。我所在的学院是School of Computing,专业是Computer Science。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音频识别,导师是A/P Wang Ye。

 

飞彼留学:新加坡是教育强国,虽然学校不多,但是每年申请新加坡的优秀学子却不少。师兄在新加坡留学已经几年了,对新加坡留学有什么印象深刻之处?

 

魏师兄: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方面,新加坡都是一个很开放很多元化的国家,比如校园中会有来自各个国家各个种族的学生,生活中也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而且新加坡的留学政策整体上比较稳定,对中国学生也相对比较友好。

 

飞彼留学:怎样的学生适合新加坡留学呢?新加坡留学的优势与机会有哪些?

 

魏师兄:我觉得无论是新加坡还是其它国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比较独立,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能做到独立和自主。新加坡留学最大的优势我觉得是文化上的认同,来到新加坡可以比较轻松地接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机会的话我觉得在新加坡留学能够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平时也经常会有知名的访问学者来交流或者作报告。

 

飞彼留学:师兄是在新国立读CS博士,可以分享一下在新国立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吗?

 

魏师兄:整体上来说博士课程的压力会比较小,每学期只需要选两门课就可以了,相对应的硕士项目的课业压力就会大很多,很多人每个学期要选四五门课。新国立的课程设计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理论上的教学,还是课后作业以及期末大作业的设计,都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这门课的知识。当然与此同时,每门课的压力也会比较大。

 

飞彼留学:那师兄你们读博学习节奏如何?项目难度大吗?项目难度主要是哪些方面?如果以后要读博,该做好哪些提前准备?

 

魏师兄:应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作为本科毕业直接进入博士项目的我来说,其实课程并不是最难的部分。博士项目的难度主要是在于如何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至于读博前的准备,我觉得需要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准备选择的方向,并且明确自己是否对在这个方向上深入研究感兴趣。

 

飞彼留学:那新国立的CS专业,适合怎样的学生申请,最大的优势是?

 

魏师兄:作为在读的博士生,我就简单讲一下CS专业的博士项目吧。我觉得比较适合这个项目的是有一些科研经历的学生,不一定需要有科研成果,但是最好能对科研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包括科研的流程,以及科研过程中可能感受到的压力)。最合适的学生是能够对某一个科研课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开始博士项目后可以很快的进入状态。

 

飞彼留学:那CS类专业,分支很复杂,我们该如何去挑选适合自己的方向?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

 

魏师兄:这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看个人的偏好了。对于本科生,可以在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联系一些老师,找机会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实习一段时间,这样能够对于一些研究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更有助于明确自己以后的方向。我当时就是在大四的时候进入了一位老师的实验室,然后在多媒体的方向一路做了下去。

 

飞彼留学:那如果要选择新国立读CS,建议师弟师妹做哪些准备?要提高哪方面能力?知识储备需要多大?该注意哪些事项?

 

魏师兄:我觉得无论是来新国立还是其它国家读CS,首先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因为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都一定需要大量的编程来实现自己的算法。其次,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去了解并且学习一下这个方向上最新的技术,这样能够对以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尝试着提出一些自己的课题,可以作为将来博士项目的一个好的开始。

 

关于就业




飞彼留学:接下来想了解一下目前新加坡整体CS类专业的就业机会如何?

 

魏师兄:说实话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从往年的情况来看,CS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基本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政府收紧了对外国人的雇佣政策,很多公司招的人也变少了,所以整体来说应该会比以前要困难一些了。

 

飞彼留学:你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如何?都有哪些去向与选择?项目就业资源如何?学院会提供什么就业方面的帮助?

 

魏师兄: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很多,我认识的同学中有留在学校继续搞研究的,有回国内公司发展的,有留在新加坡本地公司工作的。选择的岗位也可以说是很多,无论是算法还是开发,包括前端工程师,其实都是可以选择的。学院的话会定期通过邮件给我们提供一些公司的招聘信息,有的时候也会组织招聘会,就像国内大学的秋招一样。

 

飞彼留学:那师兄的就业规划是怎样的呢?以及在CS行业日新月异的环境下该如何适应才能不被淘汰?

 

魏师兄:就我而言,我毕业之后准备找一个新加坡本地公司的工作,或者回国找一个公司参加工作,目前没有进入高校继续搞科研的想法。至于CS专业的大环境,确实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我认为只要能够潜心钻研某一个特定方向的话,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也不需要为此感到很焦虑。

 

飞彼留学:疫情对你们留学新加坡有哪些影响呢?

 

魏师兄:疫情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了。从课程角度来说,这学期所有课程全部都是在线授课,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的问题,例如得不到学生及时的反馈。疫情对于研究项目的影响其实也不小,例如我和实验室的一个同学本来都计划要在今年收集一个数据集用于我们的实验,但是都因为疫情而无法继续了。日常生活上来说,出门都需要戴口罩,也没有办法轻易回国了。应该说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

 

申请回顾与建议




飞彼留学:回顾一下申请吧,因为香港博士的申请,部分学校是有提前批的,师兄当初很早就收到了港大提前批的录取,那对于想申请香港博士留学的学生,该如何把握申请时间,才能获得更多机会呢?当初自己又如何做到的呢?

 

魏师兄:这个的话首先必须要说飞彼留学的老师当时给我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资料,所有文书资料都准备的很妥当。同时因为飞彼做香港留学申请的经验比较多,对提前批次录取的信息也了解的很详细,及时的帮我申请了提前批次并拿到了offer。我觉得在申请的时候与飞彼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这样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飞彼留学提醒:

香港的博士,秋季正常的截至时间是12.1,但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学校开设提前批申请/科研夏令营/招生夏令营,在大三的下学期就可以投递了,顺利的话能很早拿到Offer。这方面我们已经有非常好的成功先例了。

 

飞彼留学:因为疫情原因,为了争取更多选择权,很多同学都会考虑混申,师兄当初也是同时申请香港与新加坡的学校,请问在申请上,两个地方的申请难度如何?当初是出于哪些考虑才选择港新而不是其他的国家留学?

 

魏师兄:我觉得硕士项目的难度和欧美高校的难度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而博士项目的难度就要简单了一些,毕竟不需要拥有已经发表的论文。当时其实我也去过美国加拿大交换学习过,觉得那里的文化氛围不适合自己,而新加坡里中国近,华人也多,整体文化和中国比较接近,同时也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所以选择了来新加坡。香港也是类似的理由。

 

飞彼留学:那对于多国混申,我们该注意哪些关键的细节?从规划到定校、文书到最后的申请,我们该如何把握才能制胜呢?飞彼在这过程中,如何帮助你的呢?

 

魏师兄:我觉得就申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我当时在申请的时候,飞彼其实帮了很大的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飞彼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很详细的让我回答了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以及我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飞彼帮我写出了很优秀的文书。

 

飞彼留学:师兄最终是放弃了港大、港科大的全奖博士而选择新国立,请问当初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魏师兄:这个主要是两点吧,一方面是新国立的老师和我更能聊得来,研究方向我也相对更感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女朋友只被新国立录取了,没有被香港的选校录取,所以我就也选择了来新国立读博。

 

飞彼留学:最后,对于正在或未来准备留学申请的师弟师妹们,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他们呢?

 

魏师兄:首先最关键的是提升自己,无论以后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提升自身的能力都有助于让自己以后获得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多为将来规划,多思考自己以后具体想做什么,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如需了解更多留学资讯,可以联系飞彼留学哦!


告诉我们

Tel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