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To Share

分享实录丨如何申请美国顶尖金融、金工类院校,就业前景如何?...MIT校友告诉你!



说到留学热门专业,非金融莫属,每年都有大批优秀选择选择赴美读金融。而在众多美国名校中,MIT一直都是殿堂级的存在,那它的金融项目究竟是怎样的呢?怎样的申请者才能达到它的高度呢?本期飞彼留学邀请了MIT金融专业校友为向往名校的你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干货分享。


想了解美国顶级金融项目吗?想知道它更偏爱怎样的学生吗?想知道的,一起来听听一下师兄的申请经历吧!




分享嘉宾


Jason


教育经历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IT—斯隆管理学院(2016级)

Master’s Degree ,Finance




卡尔顿学院(全美TOP10文理学院)

Carleton College

Bachelor's Degre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工作经历

Associate Quantitative Researcher at Man Numeric

Man Numeric

(Man Numeric是一家量化对冲基金,管理大约270亿美元的资产。Numeric的母公司是Man 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


Hedge Fund / Portfolio Completion Strategies Intern

Massachusetts Pension Reserves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ies Intern

Wellington management


分享实录

Jason:

我叫Jason,目前在波士顿一家量化对冲基金Man Numeric工作,我的工作内容是量化研究,就是俗说的Quant,在此之前我在美国Carleton学院读数学和经济本科,之后在MIT读金融硕士。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给你们带来一点点收获~


飞彼留学:

MIT一直是我们心中的梦校,大部分的我们,对MIT的了解只停在它是一个世界顶尖的学校,却不了解它的具体情况,Jason是MIT的金融硕士,那先和我们介绍一下MIT的校园情况吧,加深我们对这个学校的了解。


Jason:

MIT在麻省剑桥市的查尔斯河畔,和波士顿一河之隔。MIT比较擅长理工学科,如计算机,工程,经济,金融等。Sloan商学院是美国排名前5的商学院。也是唯一设有金融硕士的商学院。因为地处剑桥,和波士顿很多金融,投资管理公司有很深厚的联系。同时,也和世界三大咨询公司有很多往来。毕业生很受这些公司欢。



飞彼留学:

我们详细聊聊你的专业吧,金融专业一直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喜爱的专业,当初申请的时候,你是怎样选校的?


Jason:

我大四前的暑假决定申请金融专业硕士。当时发现我数学,经济的背景比较适合申请偏理工的MFE,于是申请了排名比较靠前的四所大学。Princeton Master in Finance, MIT Master of Finance, Columbia 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和NYU MS in Mathematics of Finance


飞彼留学:

你在申请这些顶级学校的时候,已经具备哪些背景了呢?


Jason:

申请之前我在国内的几家金融公司有过实习经历,瑞银证券和工银瑞信。本科学习的是数学和经济,大二大三在学校做过和量化金融有关的科研


飞彼留学:

Jason一共申请了四个学校,其中MIT、哥大、纽约大学拿到了录取,最后选择的是MIT的金融专业,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Jason:

我选择了MIT的Master of finance最主要原因是这个项目课程设置特别灵活,可以自主设计。不仅可以在Sloan商学院学习到管理学,金融,量化金融的课程,还可以再MIT其他学院学习。同时,因为MIT和哈佛有cross register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去哈佛商学院学习,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个人兴趣,选择上不同的课。有些同学对量化交易非常感兴趣,就去EECS系学习算法,有的同学对价值投资感兴趣就去哈佛选相关课程。


飞彼留学:

你们专业需要修多少学分?要读多久才可以毕业?


Jason:

我们项目分12个月和18个月两种。我记得修够66个学分可以毕业,18个月比12个月多一个学期和一个暑假。方便没有实习背景的同学利用这个暑假找实习,以便之后找全职工作


飞彼留学:

在申请的时候就要确定选12个月或选18个月的track吗?两者的申请难度有区别吗?


Jason:

是的,在申请的时候就要选。我记得如果选18个月就需要再多些一篇150字的文章,解释多一个学期对你的职业规划有什么好处。


飞彼留学:

你本人读是是12个月还是18个月?你们这一届总共有多少人入学?读18个月的多还是12个月的同学多?就读的同学专业背景有哪些? 


Jason:

我本人读的是12个月,从15年7月开始到16年6月。我们有三个学期(暑,秋,春)所以是12个月。我们这一届大约120人,90人读12个月。我们是第一届设有18个月的项目,属于“试验品”。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在人数上有调整。同学们大部分是理科,如数学,经济,计算机,统计等等。不过也有很多打算做金融或者咨询的文科生,我知道有本科学考古学的同学。大部分是本科毕业一年内就读,有几名同学已有硕士学位,还有已有博士学位的同学


飞彼留学:

中国学生多吗?学生都是来自哪些学校的?


Jason:

国际学生占项目的多数,中国学生差不多是国际学生一半,应该来自中国各地,因为招生委员会会刻意diversify学生背景,所以会找不同地区的学生。


飞彼留学:

进入MIT金融专业后,你觉得金融专业如何?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如何?


Jason:

我个人特别喜欢金融,我对公司运营,盈利,为什么某些公司,行业盈利能力高等等的问题很感兴趣。同时,我一直对股票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很感兴趣,所以进入MIT以后,我选了很多课,还去哈佛上了两门课。

商学院课程分两种,Lecture和Case Study。lecture就是教授讲授,学生听。Case Study就是教授事前发下来案例分析,学生准备,然后课上讨论,教授只做指引作用。MIT大概这两种课各占一半。哈佛所有课都是Case Study。


飞彼留学:

会邀请金融届的大牛讲课吗?


Jason:

师资实力雄厚,有学术界非常有名的教授授课,如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Merton,还有Andrew Lo, Stephan Ross等等。同时也经常会邀请金融界顶级公司的高层来学校讲座,如AIG CEO,Dimensional CEO,等等。

我在哈佛上的私募股权课是案例分析课,每个案例分析都是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实际遇到的问题,让我们分析怎么应对。大部分公司主人公CEO都是哈佛商学院校友,所以经常请他们回来讲解。在课上案例分析讨论完,快要结束的时候,主人公就登场介绍他们公司,并告诉我们他们当时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非常有意思!


飞彼留学:

作为校友,你认为,MIT偏爱怎样的学生?鼓励未来要申请的同学要有怎样的规划与准备?


Jason:

我觉得MIT的偏好可以用校训解释。Mind and hand。就是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了解,还有动手实践。所以一般都是喜欢有扎实学术背景,又有相关经历,体现出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飞彼留学:

你们师兄师姐毕业后,大部分的就业方向是什么?都去了哪些行业呢?就业前景如何?


Jason:

大概三分之一去投资管理,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就是俗话说的“买方”;大概三分之一去投资银行,券商,就是“卖方”;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一去其他行业,如咨询,实体经济公司的企业收购部门等等。


飞彼留学:

当初在读硕士的时候,有计划未来的职业吗?会提前多久开始找工作?就业的渠道有哪些?


Jason:

其实我对未来职业规划也一直在变。本科的时候就是想做股权投资相关的职业,没有具体规划。后来读硕士期间,通过上课和与校友同学教授沟通,慢慢发现量化金融是我比较感兴趣也与我背景比较相符的职业。所以最后我选择在这个行业工作。


其实在金融硕士这样职业导向的项目,同学们一般一入学就开始准备找工作。渠道有很多,如学校的Job posting网站,Linkedin等。不过所有人都会利用这些渠道,所以通过这些渠道公布的工作一般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大家需要自己想各种办法另辟渠道,如联系校友,熟人,发动家长教授等。


商学院会有很多公司来做宣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如上面有提到的学院会邀请校友企业家回校做Case Study,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所以一般下课以后很多同学会留下来和嘉宾沟通,这也是建立人脉。


飞彼留学:

顶着MIT硕士毕业的光环,你认为,求职的时候会比其他同学更有优势吗?


Jason:

我觉得有一定优势,但不会是绝对优势。一般MIT的学生可能在简历关有优势,可能比较容易拿到第一轮面试。但之后的面试需要凭个人实力以及与公司和公司招聘的小组的匹配度决定。我也有过面试的时候答不上来,被面试官说MIT的学生也这么弱的经历。


飞彼留学:

之前听你说过,毕业之后找工作还是蛮辛苦,都投了差不多600多份简历,想了解一下,美国的就业竞争力究竟有多大?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求职经历吧。


Jason:

我找工作走了一些弯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希望找到在美国的私募股权的工作。但这个行业对国际学生难度很大,我最好一次结果是进入终面。后来逐渐发现量化金融我也很感兴趣,而且很适合我的数理和编程背景,找工作难度一下降下来。


我觉得国际学生回国找工作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大部分回国的同学都在香港、上海、新加坡知名公司拿到offer,如高盛,摩根等。国际学生想要在美国留下来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不仅要专业知识实力够硬,还对英语表达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这就让国际学生和美国本土学生相比处于劣势,也是大部分国际学生没能在美国找到offer的原因。


飞彼留学:

Jason现在在一家量化对冲基金Man Numeric工作,其母公司是Man 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工作情况吧?


Jason:

我们公司是以量化投资股权为主。我们投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包括中国A股。我们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出被市场错误估值的股票,然后买低估的股票,卖高估的股票。整个过程,从处理数据,到分析,到股票交易,到风险控制,都通过程序完成。

我的工作就是做量化研究。就是不断改善已有的投资策略,并试图发现新的投资策略。我每天要做大量阅读,读学术论文,或研报,找灵感,然后写程序测试这些新策略。


飞彼留学:

你认为,要进入像Man Numeric这样的金融大公司,一定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Jason: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金融专业非常感兴趣,愿意花很多时间学习研究。金融工作强度一般很大,压力也很大,所以如果不喜欢,工作会很吃力。其次就根据公司具体决定了。如我们是做量化金融,所以还需要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知识。


飞彼留学:

在求职方面,怎样才会更容易获得面试官青睐?有哪些面试技巧可以分享给我们的?


Jason:

面试我觉得需要不断练习。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面试非常吃力,不知道怎么回答比较好。后来学校职业规划课教我们要如何准备。面试一般分Technical问题,考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复习刷题。还有Behavioral问题,看你的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处理。这个需要自己不断练,可以找同学互相练习。再有就是对面试公司和面试小组做足够深的调查,并准备好给面试官提问的问题。


飞彼留学:

如何在职场中更快成长?


Jason:

我觉得需要自己非常主动,如何给老板,小组,公司增加价值。提前想到老板和客户的需求,想办法满足。再有就是要不怕提问,并且刨根问底,这样才能更快提高自己。



告诉我们

Tell Us